中国制造2025规划或月内公布 机器人等成重点领域
27/04/2015
视为中国版“工业4.0”的《中国制造2025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即将迎来正式发布。
据权威人士透露,己经在3月25日经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《规划》目前正在走部委会签流程,最快将于本月内以国务院发文的形式公布于众。
此前的公开消息显示,《规划》提出了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“三步走”的战略,涵盖九大任务、十大重点发展领域和五项重点工程。其中,十大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、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、生物医药等;五项重点工程则包括此前被外界寄予厚望的智能制造。
市场人士表示,“中国制造2025”将成为传统制造企业打造智能工厂的标杆。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、互联网+的推进,“中国制造2025”将成为今年以至未来几年A股市场持续受关注的主题。
制造业顶层设计出台在即
去年以来,“工业4.0”己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。德国总理默克尔曾表示,德国可成为“工业4.0“标准的推动者,并在欧洲甚至全球推行这些标准。而中国版的“工业4.0”—“中国制造2025”规划出台渐行渐近。
目前,从总体上讲,中国制造业“大而不强”,传统制造业比重较大,且多处于工业2.0和工业3.0阶段。与德国、美国这些国家相比,还有较大的差距。
过去,由于中国具有低成本竞争优势,这些问题被部分掩盖,但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, 劳动力供给减少、人工成本上升和新一代劳动力制造业就业意愿的下降,中国制造业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丧失,对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了巨大制约。推进“工业化和信息化”融合,抢先进入“工业4.0”时代,以保持制造业竞争力,是我国无法不选择的一个命题,出台“工业4.0”发展战略规划迫在眉睫。
2014年,由工信部牵头,会同国家发改委、科技部、财政部、质检总局、工程院等20多个国务院有关部门,组织50多名院士、100多位专家来编制《中国制造2025》规划,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顶层设计。
今年“两会”期间,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了要实施《中国制造2025》,坚持创新驱动、智能转型、强化基础、绿色发展,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。
此后,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“中国制造2025”以实现制造业升级。会议明确提出,要顺应“互联网+”的发展趋势,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,推进智能制造、绿色制造。工信部部长苗圩多次表示,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,智能制造将是主攻方向。
3月27日,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透露,国务院常务会议3月25日审议通过了《中国制造2025》,近期将正式印发。
苏波表示,《中国制造2025》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,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,以提质增效为中心,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,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,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为目标,强化工业基础能力,提高综合集成水平,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,促进产业转型升级,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。
此外,苏波还透露,为实现“中国制造2025”确定的目标,官方将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,并制定“1+X”的实施方案和规划体系。
打造制造强国分“三步走”
腾讯财经获悉,“中国制造2025”提出了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“三步走”的战略:第一个十年进入世界强国之列;第二个十年要进入世界强国的中位;第三个十年即2045年,进入世界强国的领先地位,最终要在建国一百周年成为制造强国。
“中国制造2025”规划重点对第一个十年的目标和任务做了具体部署,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,提出了九大任务、十大重点领域和5项重大工程。
“规划提出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、强化工业基础能力、加强质量品牌建设、全面推行绿色制造、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、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、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、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等九大主要任务。”工信部人士透露。
规划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、航空航天装备、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、电力装备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、农业机械装备十大领域。
同时,规划将通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、智能制造、工业强基、绿色发展、高端装备创新五大工程来落实。智能制造的政策红利更在于,除了总文件外,未来将建立“1+X”规划体系,比如智能制造规划,或者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规划。
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朱高峰认为,“中国制造2025”不是具体规划,而是面向全行业的行动纲领,目标是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,其中智能化、绿色化、服务化是三个发展方向。
工信部原部长、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指出,《中国制造2025》的深刻内涵重在创新驱动、转型升级、迈向中高端:一是科技创新、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,产学研用相结合,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;二是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,重点是智能制造;三是强化制造基础;四是品牌质量;五是绿色低碳制造。
开启智能制造六大领域试点
目前,各界均将“中国制造2025”视为中国版的“工业4.0”,而智能制造则被认为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突破口,以及和“互联网+”思路的结合点,作为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,在“中国制造2025”规划呼之欲出的大背景下,蕴藏巨大的投资机会。
“智能制造”概念,最早于1990年代在日本工业界被提出,后来泛指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生产的数据收集、分析、决策等环节,提高生产效率的生产方式。近年来,随着互联网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,以及3D打印、能源网络等技术的不断成熟,智能制造的概念不断丰富。我国提出的智能制造目标,主要是利用信息化技术,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变。
据工信部介绍,目前推动智能制造领域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已经明确,即通过试点示范,关键智能部件、装备和系统自主化能力大幅提升,产品、生产过程、管理、服务等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,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初步建立,智能制造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初步成形。试点示范项目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%,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%,生产效率提高20%,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%,能源利用率提高4%。
智能制造推进工作将率先在智能工厂流程制造、离散制造、以个性化定制和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和模式、智能装备和产品、智能化管理、智能服务6大领域展开试点。为此,工信部还详细划定了包括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、云制造、电子商务、物流管理、能源管理在内的23个试点子领域。
博时基金研报认为,中国不少产业仍处在工业3.0,甚至工业2.0阶段,如机器人、增材制造等核心技术还有待提高,技术路线和标准也有待统一制定,工业4.0将是中国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,而智能制造则将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,以及“中国制造2025”顺利实施的重要支撑。
三类企业投资机会看好
上投摩根卓越制造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吴文哲表示,纵观2015年,制造业将成为贯穿A股一条不可忽视的投资主线。由中国制造到中国“智”造,互联网+概念风已起,将是未来牛股的摇篮。
《投资快报》刊文指出,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,未来年轻劳动力的短缺将是一个中长期现象。因此,制造业自动化程度提高将是大势所趋且十分迫切,以机器人、智能制造为代表“工业4.0”时代已悄然来临。国内机器自动化率水平提升空间广阔,正驶入成长快车道,相关上市公司将迎来发展良机。
“估计工业4.0投资机会将贯穿全年。”广发证券指出,但是需要注意相关标的的风险,特别是并购标的的质量。工业4.0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,机器人只是其中一个通用的基础平台,还包括工业软件、智能机床、传感器、机器视觉、激光和工业通讯等。
在标的上,博时基金研究部副总、博时主题基金经理蔡滨认为,投资机会主要是在工业化、信息化两化融合进程中,蕴含巨大的投资机会。他看好三类企业:一、积极参与升级变革的制造业龙头;二、各行业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,即“卖铲子的人”;三、更多产业仍处于2.0向3.0的进程中,自动化设备及方案供应商具有阶段性机会。
Contact
HESH Industry Technology Co.,Ltd.
address:No. 13 Youth Road, Hongqi Town, Jinwan District, Zhuhai City, Guangdong ProvinceTel: |
(+86)756-6348028 (+86)13431909300(Mr.Zhang) (+86)13702330296(Mr.Wu) |
Fax: | (+86)756-6324320 |
E-Mail: | hesh@zh-heshi.com |